2022.03.31
vol 006 三月號 – 國際視窗—將馬戲引入學校:學童如何從體育課中的高空秋千、雜耍和獨輪車課程獲益
為何身體素養對兒童很重要...

文字|Marion Cossin

翻譯|林願敏

文章來源|Circus Talk

近期加拿大溫尼伯市12所公立學校正著手在體育教程中開設馬戲課程,馬戲藝術在世界各地的學校中越來越受歡迎,在體育教程中加入馬戲藝術教學,似乎不僅能激發孩子們的運動熱情,還能發展肢體以外的能力。我的研究小組特別針對體育課程已加入馬戲活動的學生,進行復原力和身體素養的測試。(身體素養是指終身參與體育活動所需要的能力、信心和知識。)

 

為何身體素養對兒童很重要?

聖詹姆斯-阿西尼博亞(St. James Assiniboia School)分校的體育和健康教育專員J.J. 羅斯(J.J. Ross)協助加拿大四所學校執行約160名學生參與的馬戲活動,他說:「動機和信心是我在學生身上看到最大的亮點,因為馬戲活動不僅涉及身體素養,更涉及到表演。」他認為自己本質上是一個體育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與某人或其它群體競爭。「但馬戲的重點是以樂趣為目的,而非競爭,這會吸引不同群體的孩子,讓他們積極地生活。」

 

這項新計畫隸屬研究項目的一部分,在該項目中,馬戲活動被納入加拿大學校4-6年級的課程。活動包含雜耍球和雜耍絲巾、波拉棒、晃管、扯鈴、高蹺、獨輪車、彈簧床、高空鞦韆、大繩、呼拉圈、走鋼索和德國輪。我的研究小組將這些參與馬戲項目與使用標準體育教學的學生在身體素養上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發現,馬戲活動提高了運動能力、信心和積極度。這項研究的新穎之處在於,它減少了因性別而在運動能力上產生的差距,由於馬戲高度的包容性和參與性,給予女性參與者帶來正向的心理效益。

 

馬戲活動以其多樣的形式在個人及團隊合作間交替進行。它是非競爭性的,並促進個人和藝術的發展。這些層面激發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並在能力及興趣上提供了全面的挑戰,特別是女孩。

 

馬戲藝術教學顯示出巨大的前景,有助於打破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缺乏肢體運動的循環,而這一概念更遠超過肢體能力,還包括有益的生理和情感上的影響。

 

對於心理和情感上的好處

結果顯示,學習馬戲是一個發展社交技能的機會,不但提高冒險的判斷力、使個人的預測和實際自我相互一致,更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自尊心和毅力。

 

馬戲的一個重要成分,是通過實踐創造意義或創造藝術,讓學生擴大自己的經驗、以及對周圍環境的理解。而結果更顯示出,加拿大的馬戲藝術教學中,復原力和身體素養之間有明顯的關聯。復原力是指一個或多個系統(如,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一個學校)克服、適應並成功抵禦逆境的能力。另一項小規模的研究報告也指出,馬戲增加了難民的復原力。身體素養和復原力之間的鏈接,可能對改善學校課程有著重大意義,而鼓勵體育素養則有助於確保人們茁壯成長,並健康地參與社會。

 

社會馬戲

社會馬戲的定義,是將馬戲藝術作為社會正義和社會公益的媒介,促進被邊緣化或面臨社會、個人風險的青少年的心理和社會發展,例如:太陽馬戲團的社會馬戲項目「世界馬戲團」(Cirque du Monde),在全球25個國家共80多個社區開展活動,推廣生理健康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有助於建立自尊和創造技能,產生更加健全的群體。

人們也發現,社會馬戲不僅能促進健康,還能促進健康公平和維持健康所需的社會變革。研究人員珍妮弗。斯皮格(Jennifer Spiegel)和史蒂芬妮 · 佩倫(Stephanie Parent)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以一群邊緣化生活方式的青年們為目標,進行社會馬戲的研究,發現個人成長與社會包容和社區建設的變化有關。珍妮弗和其他來自加拿大與厄瓜多爾的同事們,研究了厄瓜多爾的國家社會馬戲項目,調查馬戲作為一種社會變革的藝術,被部署的方式、原因,以及影響。她們發現社會馬戲項目不僅有助個人福祉,還能促進社會支持和包容性,並協助建立有益於社會發展的未來政策和機構。

世界各地許多個人和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意識到馬戲藝術超乎想像的潛力,進一步為年輕人提供馬戲學習的機會,並研究其益處,成為探索這項潛力的關鍵行動。

原文刊載於The Conversation

Tags : Reading circus, FOCA, FOCASA, circus, circus arts festival, circus classroom
FB :
Related Articles
vol 010 三月號 -不分國界都爆篷—V-13巨型能量場
佇立在園區的正中心,紅白相間的V-13劇場是臺灣第一座馬戲篷,今年除了馬戲篷主體外,更添入了引帳增加劇場的氛圍與層次感,觀眾從拱形入口進到篷內,光線被收束成漆黑的小型廣場,得再次穿越過道才是劇場本身,隨著步伐,外頭的艷陽、喧囂漸漸沉澱,360度的環形劇場正式印入眼簾。馬戲篷是FOCA團長智偉在愛丁堡、亞維儂等藝術節演出時在心裡許下的夢,如今他不但將馬戲篷再現臺灣,也將國際級的表演帶了進來。   首次來臺的法國雙人組合Fills Monkey也是啟發智偉築夢的開端,相較過去傳統的馬戲表演,招式花俏視覺華麗,Fills Monkey靠著一套特製鼓組、兩對鼓棒就走向全世界,智偉因此理解到當代馬戲可以跨越國家、形式,依舊讓所有人共感。音感極佳的 Fills Monkey 先以俐落的爵士鼓節奏開場,接著生活道具如網球拍、打蛋器、馬桶刷都化為鼓棒,燈光與節奏巧妙搭配,呼應兩人幽默流暢的劇情編排,音樂與馬戲就此不受限制,進入全新的宇宙。來自柬埔寨的法爾劇團是截然不同的風格,擅長運用身體表現情緒的他們,將柬埔寨的國家故事,如戰爭、性別平權、貧富差距等議題放進故事,以馬戲結合舞台劇及高難度的特技技巧,搭配傳統音樂現場演出及畫師為劇情作畫點綴,讓小小的舞台富有高濃度的層次韻味。   本土馬戲團包含FOCA、創造焦點、紅鼻子馬戲團、天馬戲創作劇團也輪番上陣,有些結合音樂劇、有些專為兒童互動而生,有些在表演中蘊含社會思考,呈現福爾摩沙島上百花齊放的當代馬戲風貌。    文字|Gill Li、Stella Tsai 攝影|FOCASA馬戲藝術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