佇立在園區的正中心,紅白相間的V-13劇場是臺灣第一座馬戲篷,今年除了馬戲篷主體外,更添入了引帳增加劇場的氛圍與層次感,觀眾從拱形入口進到篷內,光線被收束成漆黑的小型廣場,得再次穿越過道才是劇場本身,隨著步伐,外頭的艷陽、喧囂漸漸沉澱,360度的環形劇場正式印入眼簾。馬戲篷是FOCA團長智偉在愛丁堡、亞維儂等藝術節演出時在心裡許下的夢,如今他不但將馬戲篷再現臺灣,也將國際級的表演帶了進來。
首次來臺的法國雙人組合Fills Monkey也是啟發智偉築夢的開端,相較過去傳統的馬戲表演,招式花俏視覺華麗,Fills Monkey靠著一套特製鼓組、兩對鼓棒就走向全世界,智偉因此理解到當代馬戲可以跨越國家、形式,依舊讓所有人共感。音感極佳的 Fills Monkey 先以俐落的爵士鼓節奏開場,接著生活道具如網球拍、打蛋器、馬桶刷都化為鼓棒,燈光與節奏巧妙搭配,呼應兩人幽默流暢的劇情編排,音樂與馬戲就此不受限制,進入全新的宇宙。來自柬埔寨的法爾劇團是截然不同的風格,擅長運用身體表現情緒的他們,將柬埔寨的國家故事,如戰爭、性別平權、貧富差距等議題放進故事,以馬戲結合舞台劇及高難度的特技技巧,搭配傳統音樂現場演出及畫師為劇情作畫點綴,讓小小的舞台富有高濃度的層次韻味。
本土馬戲團包含FOCA、創造焦點、紅鼻子馬戲團、天馬戲創作劇團也輪番上陣,有些結合音樂劇、有些專為兒童互動而生,有些在表演中蘊含社會思考,呈現福爾摩沙島上百花齊放的當代馬戲風貌。
文字|Gill Li、Stella Tsai
攝影|FOCASA馬戲藝術節提供
摩天多拿滋、跳跳糖舞台、FOCASA水果攤從早到晚表演輪番上陣,只要看見人群快速往某處聚攏、大夥伸長脖子看向某處、爸爸讓孩子跨坐肩上,那麼舞台上必然有著精采演出。馬戲不僅僅是戲篷裡的大秀,最早更來自街頭,沒有絢麗的燈光音響設備,只有拿手的高難度壓箱絕活與觀眾直球對決。
四天的活動,三個戶外舞台上演了超過150場表演。充滿視覺震撼的「進擊的巨輪」固定在中午及傍晚演出,超過六公尺的巨輪如海盜船般來回擺盪,優尼克當代馬戲團的雙人演員在巨輪上取得完美的平衡,甚至在巨輪前後晃動時跑跳、跳繩,為村民創造屏氣凝神的剎那。個人秀則有來自各國的獨立表演者,來自日本的Naoya Aoki是一名自學的表演者,將雜耍的技巧與日式幽默結合,也曾在亞洲及歐洲的馬戲節上演出;除了表演藝術家的身份,他也將各地旅遊演出的經歷不定期發佈在自辦的雜誌《PONTE》上,是一位「思想雜耍人」。
可愛的韓國雙人團體 Circus D.Lab 總在午後FOCASA水果攤固定上演《馬戲奧運》,將體育項目解構成馬戲表演,勝負不是結果,想像力才是最棒的啟發!除了節目單上的定時表演,馬戲村偶爾也會有驚喜演出,原本只在主帳篷演出的Fills Monkey就曾忍不住技癢,帶著鼓棒快閃出沒摩天多拿滋,掀起第一晚的高潮。
過去曾跟著FOCA出國演出,國外藝術節的盛況還歷歷在目,策展人張又文不想只做FOCA的嘉年華,更想重現亞維儂的美好氛圍,串連城市與文化,既有當地的特色、又能連接國際舞台。既然要做國際型的活動,表演團體就不能只獨厚自己人,除了國內的馬戲劇團,國外的劇團在解封後也成為FOCASA必要爭取的對象。然而亞維儂難以被百分之百的複製,因為臺南有自己的個性,她以「臺南的甜」來定調,將園區打造成一座歡樂的糖果村,彷彿愛麗絲夢遊仙境那般,是一處遺世獨立的樂園。
她也提到藝術的本質在於交流,心中嚮往的更接近一場歡樂盛大的藝術派對,吸引平常沒有關注馬戲的人願意走進來;表演本身要具有娛樂與深度,也能給予初出茅廬的藝術家一個表演的舞台,或許就有孩子因FOCASA而打開某些開關。不用急著定義,小小的觸動,都是她繼續努力深耕馬戲藝術節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