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欣怡(AxE Arts Europa獨立文化工作者/CAN亞洲馬戲網絡執委會成員)
圖|UP國際馬戲暨表演藝術節 提供
在比利時法語區瓦隆尼-布魯塞爾戲劇舞蹈政府機關Wallonie-Bruxelles Théâtre Danse (WBTD)的大力支持下,UP藝術節策劃了四天的「專業人士交流專題」(Focus Pros),迎接來自二十一個國家,將近二百位的馬戲節目策辦人/策展人/製作人/經紀人等。其中四分之一來自比利時,其次則以法國、西班牙及加泰隆尼亞、加拿大魁北克居多,最後則是來自歐陸其他國家以及亞洲地區。
本屆新作提案(Pitch)主要由藝術總監瑪吉斯策劃,邀請上述合作的場館策辦人/策展人等作為提案者的教父母協助推薦,在超過百件提案中,選出二十七件新製作,約四十位創作者及團隊代表參加。同時,藝術節推出七檔來自加拿大魁北克、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日本和比利時的短篇作品展演櫥窗(Showcase),穿插在每日上午新作提案結束後的午場休息時間。
引人矚目的是,今年藝術節擴大國際交流,不僅與加泰隆尼亞文化部附屬機關的文化演藝團隊學院(The Catalan Institute for Cultural Companies, ICEC)及旗下的加泰隆尼亞藝術推廣單位(Catalan Arts)合作推出「聚焦加泰隆尼亞」的展演櫥窗。另外,則是與加拿大國家馬戲藝術中心TOHU合作推薦魁北克馬戲新銳,雙方將會延續合作至下一屆2026年並擴大舉辦。
同時,藝術節首次與「亞洲馬戲網絡」(Circus Asia Network, CAN)合作,推出ㄧ場日本雙人組駐村與短篇展演、二場關於亞洲與日本當代馬戲網絡的講座,以及三件新銳提案,包括日本的目黑洋介(Yosuke Meguro)和他創立的Nagamekurashitu馬戲團帶來的雜耍音樂劇場LIFE’ SWORK;臺灣的孫正學和夏鈴所創的0471特技肢體劇場,和電音爵士樂手合作發展的八人堆疊特技新作POINT;韓國的Haewon Kwon和他的當代馬戲團Code Sassy,與韓團銳舞電音團64ksana共同創作,關於韓國傳統薩滿儀式的ASPIRATION 等視訊參與線上提案。
UP藝術節相信在馬戲的世界裡,日常生活的空間都可以是豐富創作的表演場域。今年藝術節不僅全部打開自家的基地,從小黑盒劇場、排練室、公共空間(迴廊)、酒吧、客廳沙龍、戶外廣場、傳統馬戲篷到停車場的拱門牌樓,同時跟布魯塞爾不同規模的劇院合作,其中也包括工業廠房和社區活動中心,徹底的將馬戲表演的量能從舞台輻射到整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比利時北方荷語區城市根特為基地的馬戲特技劇團「就是平」(Be Flat),帶來2023年的全新創作《居家生活》(LIVING),以日常起居的空間作為他們翻轉日常慣性、顛覆人們觀看和對待一成不變的行為的表演場域。在現場發揮他們所擅長的城市跑酷、特技和視覺音樂劇場,使用環境中所有看得見的物品和結構,作為表演的支撐物或者是自然融入的佈景,即便當下有違和感但全數藉由他們的表演而合理化,演出長度則因地而異。
例如在客廳外的半落地窗邊,撇見雙人疊羅漢達兩層樓高,表演者運用百葉窗葉片開闔和上下作為自己的簾幕,一旁頂著安全帽、髮鬢斑白的老嫗騎著兒童嘟嘟車進場,後面跟著彈吉他和不同樂器的樂隊,一行人咻的動作俐落站到吧台、在餐桌上對手頂,旁人又唱又跳、吹奏歡樂的樂曲,一群人突然在餐廳打起即興枕頭仗,沒有一句念白,看似脫序完全無厘頭、實則有其結構的表演,還是令全場觀眾不禁莞爾一笑,氣氛沸騰不已。
介於新馬戲、舞蹈和行為藝術之間的男女雙人表演MASHA,在另類的廢棄廠房上演60分鐘看似荒謬的特技劇場,運用了光亮滑溜的油作為他們彼此跪著移動加速的介質,在實驗不同高度的重力加速度,在前進與後退之中,設法拉出彼此的距離,同時詢問觀眾油膩膩的自己是否可以坐在觀眾的旁邊,一連串荒謬的問答堆砌出層層的幽默和思考的重量。
這齣獲得2023年「歐洲新銳馬戲藝術家平台」(Circusnext)大獎的作品來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的Compagnie Palimsesta團隊,由跨領域雙人組Andrea Rodriguez de Liébana和Sergio González共同創造,他們各自擁有建築、社工、藝術研究、表演與教師的養成背景,也在創團後以這支作品一炮而紅,開啟巡演的機會。
加泰隆尼亞特技藝術家Manel Rosés的單人特技小丑結合幽默的作品AKRI(希臘文,原意指限制),跟他的可移動道具兩截式長階梯和一道狀似小叮噹的任意門,有幾段非常精彩的互動演出和法語獨白。Rosés運用上下樓梯的動作,走、爬、跳躍、跑酷翻身等畫面構成,象徵遊走在工作和生活間的邊緣人,引發現場觀眾回以笑聲、心領神會的共鳴。
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藝術家Frédérique Cournoyer Lessard,同時受過加拿大蒙特婁國家馬戲學校和蒙特婁康考迪亞大學電影製作學系的訓練,帶來她第一支的劇場表演作品SCUSE,也是正在發展中的單人馬戲紀錄劇場。不到半小時,她運用空中環發展出多層次的空間,結合當代舞蹈,在編織的彈力繩網和不同的投影畫面之間擺盪、穿越和突破,試圖在攝錄的直觀影像畫面、劇情對白、自己的情感與身體語彙間,探討她長期關注社會結構下的性別二元和性別暴力議題。強烈的肢體建構出的戲劇張力,強化了視覺美學的感受,非常引人入勝。特別的是,這個作品也是UP藝術節提供在地駐村發展出的共製作品,值得期待其後續發展。
畢業於英國國家馬戲藝術中心的平衡技表演者Natalie Reckert,同時也修習舞蹈、社會學和政治科學,她和數位影像暨攝影藝術家Mark Morreau共同創作了結合即時數位影像、熱感應技術和特技的表演作品NATHALIE INSIDE OUT,也是他們兩人合作的首支作品。現場60分鐘裡大量的即時影像畫面、對白搭配法語字幕,單人表演者的平衡特技經過電腦熱儀的分析,一一被解構投影在大螢幕上,透過即時大數據的分析身體傳遞出的資訊,也組成了生成各種新動作的組合,初期蠻吸睛的,但一段時間過後,資訊量非常大而整體畫面構成和調度,其實不容易有流動感也缺乏景深,在劇場舞台上就是少了張力和情感,好比沒有情感和情緒的完美AI機器人,雖說可惜,不過這樣的創作路線也許是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裡,可預見的方向,想像它還有很多可開發的空間。
在藝術節基地對面的戶外停車場,有座臨時搭建的米白色帆布馬戲篷,由UP藝術節提供駐村所支持的比利時資深的跨領域表演馬戲劇場「一日劇團」(Théâtre d’Un Jour)所帶來的創作RECLAIM。這個跨領域團隊由ㄧ位美聲歌者擔任說書人、加上二位女性大提琴手以及三位空中飛人,以及三位男性對手頂和疊羅漢特技的表演者,導演暨劇作家Patrick Masset創作出全長六十分鐘虛構的儀式和暗黑神話。
在約二百席座位、表演者與觀眾的距離和空間感非常親密的帳篷內,如精靈般的美妙歌聲、搭配著原始的皮鼓和現場提琴音樂的相伴下,六位表演者帶著動物的面具出場,唯妙唯肖、汗水淋漓的表演者在約不到六米直徑的同心圓表演區,展現高超的對手頂組合,霎那間又將同伴互相往高空對拋,時而宛如兇猛的狼群般,帶著野性快速的穿梭在三百六十度的觀眾席區,引起全場觀眾驚叫連連,不自覺的跟著每一段高潮迭起的劇情,和女主角一起經歷了奇幻的冒險奇遇記。最後,表演者運用詩意般的杖頭偶操偶表演,為這趟視聽感官強烈的冒險之旅畫下了完美的句點,演後也熱情請現場觀眾試喝他們自製的天然草本飲料,為觀者提供了非常獨特的體驗。
最後,今年藝術節的重頭戲來到布魯塞爾的瓦莉雅劇院(Théâtre Varia),由當紅的法國全女子馬戲特技音樂劇場「蒼狐的女兒們」(Les Filles du Renard Pâle)所帶來的三部曲終曲《反抗或嘗試失敗》Révolte ou Tentatives de l’échec。擔任團長的導演、劇本暨主演Johanne Humblet,和另外二位女性技巧精湛的高空表演者,帶來她們專精的高空走索、吊鋼索、空中飛人及三百六十度轉動的機械巨輪,舞台上滿佈大型的機關裝置,堪稱所費不貲的燒錢製作。
另外,搭配舞台上雙人女子搖滾樂團(主唱兼鍵盤手、吉他手),現場座無虛席,所有的歌曲都依據劇本調性而填詞創作,使用原創歌曲也是該劇團創團以來的特色,這次的曲風不僅維持一貫的搖滾風,還加入重金屬和舞曲風格,不僅從頭到尾嗨翻現場,也帶觀眾經歷了各種劇場的魔幻時刻,包含出太陽和下起大雨的驚人效果,不僅在大雨中進行高空走索的高超技術,整體視覺非常的吸睛。這個原訂2020年來台參加馬戲平台的團隊,無奈因疫情而被迫取消,期待將來台灣觀眾能見到這個女力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