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
vol 011 六月號 – 主題企劃—讓馬戲作為鑰匙 一起去孩子的宇宙漫遊
孩子的不可限量,不但有超越大人的想像力,還有他們獨特的解讀能力,更是馬戲創作者得以善加運用並搭建的創作橋樑...

文字|Yuhshan Lin、Stella Tsai

插畫|Wenjung_Art

照片提供|天馬戲創作劇團、FOCASA馬戲藝術節、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轉毯

從溫潤可愛的圓型道具開始發想,製作出兩種不同材質、色彩濃豔度各異的轉毯,由此分別代表兩個陣營。亮面材質、轉起來五彩繽紛、甚至讓人有點眼花撩亂的是壞人;布面材質、樸實無華、只點綴一些星星和幾何圖形的是好人,藉道具帶出故事的暗示。

不分你我,讓所有年齡層都共感的故事 ——《誰偷了我的,超能力!》

​​咬下一口餅乾,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超能力,但悠悠卻成了唯一的例外。《誰偷了我的,超能力!》是悠悠發出的疑問,也是跟朋友一同踏上找回超能力的旅程。交織友誼與冒險,像這樣存在於你我之間的天馬行空,正是天馬戲創作劇團找尋的創作切點,希望能打造出一個讓年齡層都能共感的故事。

團長杜偉誠自承受到大小朋友都喜歡的迪士尼所啟發,希望能融合馬戲、音樂、劇本,在華麗的舞台上呈現出獨特的「馬戲音樂劇」,身兼馬戲編劇的副團長何海翔則認為各個元素缺一不可,更是彼此相輔相成的存在。

但想當然爾,馬戲依舊是劇團的根源、也是一大特殊亮點,何海翔會以團員能力可及的項目條件去創作發想,也就是將團員的個人特質極大化,例如一號作品《茉莉的魔法歷險》有杜偉誠踩著兩米高獨輪車進行雜耍;二號作品《誰偷了我的,超能力!》有華麗絢爛的轉毯技巧;而三號作品《腳不落地的孩子》則以何海翔擅長的高空綢吊為主軸。玩樂、炫技的畫面能抓住目光,但劇情的起伏轉折更能深入內心、令人回味再三。劇團認為,一齣好劇不僅適合全年齡觀賞,還要身兼娛樂性和教育性,杜偉誠也在一次次的兒童雜耍教學中獲取經驗,改良劇作的發展走向。他認為最大的收穫,是理解到「孩子並不像大人所以為的幼稚」,坦承自己在製作一號作品時,將觀看的年齡設定在3歲,但隨著教學時的互動增加,發現孩子的知識量遠超乎想像,他自己就曾被一個鐵道迷孩子的專業程度所驚艷。

直到發展到第三號作品,杜偉誠與何海翔異口同聲地說「感覺更接近理想了」,他們曾收到民眾的反饋,對《腳不落地的孩子》劇中談及的傳承議題相當有感觸,甚而流下眼淚;而高空特技又讓人收住眼淚,屏氣凝神地觀看。讓兩人更加認定,劇團正在理想的路上前進,期待能讓親與子一同進入馬戲音樂劇的世界,並在獲得各自的歡樂與感動之餘,還有後續討論與交換想法的餘韻互動。

鍋碗瓢盆

既是料理工具,也可以是發出各種高低聲響的樂器,乒乒乓乓、鏗鏗鏘鏘,還能是承裝各種童心的玩具,敲敲打打、你丟我接;甚至可以化身武士帽子,瞬間創造出新角色。你說它是什麼,就可能變成什麼!

保留想像空間,讓每個人都能一起玩 ——《ㄚ一ㄨㄟㄛ》

拿著鍋碗瓢盆、架勢十足準備做蛋糕過生日的幾名好友,過程卻不如想像中的順利,玩心一起便開始惡作劇、挖洞給對方跳,一邊炫技比賽拉茶,卻不小心弄得滿地濕,還得邀請觀眾上臺幫忙拖地⋯⋯。在《ㄚ一ㄨㄟㄛ》中,他們一本正經卻又不斷脫稿演出,荒謬地令人捧腹大笑。

 

不需要太多語言就能進入劇情,僅需要點到為止的旁白串起散落的馬戲橋段,隨著大量的狀聲詞感受劇情的高潮迭起,讓觀眾沉浸在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緒中。紅鼻子馬戲團團長陳信達希望能創造出全年齡、包含學齡前幼兒都能觀看的戲碼,因此以「過生日」作為主題切入《ㄚ一ㄨㄟㄛ》,與觀眾產生經驗連結,再由此基礎去發展,他認為,「只有在觀眾理解了情況,後續才有可能覺得好玩、有趣。」

 

陳信達認為,要想引起觀眾的興趣,馬戲的重點不脫「簡單、直接、誇張」,還要運用演員之間的比賽劇情,添加緊張的戲劇感。例如在《ㄚ一ㄨㄟㄛ》中兩個演員一起一落打麵糰,隨著節奏越來越快,彷彿就快要打到手;或是丟桿麵棍時則越丟越快、越丟越多根,形成亂棒飛舞的奇觀。還有誇大倒水的動作、變成拉茶的樣子,放大肢體、讓雙手越張越開,以達成喜劇效果。

 

臺上有趣是一回事,臺下好不好玩又是另一回事,陳信達覺得一場表演要留給觀眾發揮的空間,尤其想提高小朋友的專注力,便要讓他們參與其中。他曾經號召一群小朋友上臺拖地,給予他們簡單的任務,他們完成後也會因為成就感而更快樂,「想讓小朋友感到開心,其實不需要刻意討好,而是必須將他們看作聰明的小大人。」不過上臺觀眾的反應大不相同,懂得控場的表演者會適時即興、與觀眾互動出不一樣的火花,增加每一場的可看性。

 

從生活中唾手可得的道具汲取喜劇元素,陳信達認為馬戲的重點不是非得呈現到什麼樣的厲害境界,而是要保留想像空間,讓不分年齡層的每個人都能一起快樂玩耍。

 

大鐵環

具象又充滿標誌性的外觀,將作為劇中反派角色海怪的重點招數。透過滿場旋轉的大鐵環雜耍,代表海中的大漩渦,當反派海怪出現時,整個空間就會掀起充滿視覺震撼的威力。

寓教於樂最大化 用創作為海洋保育盡一份力——《海洋歷險記》

在今年四月台北兒童月改編原作《潘朵拉的盒子》演出後,FOCA製作統籌兼馬戲創作者邱群翔便開始著手新版本的創作。他試著從作品原型融入海洋的元素與議題,結合舞蹈與馬戲的表演,預計在2023年底推出全新的親子兒童馬戲劇場《海洋歷險記》。

因應海洋主題,邱群翔思考海洋保育議題融入的可能性,除了故事文本與表演形式,他也想輕巧地將嚴肅的環保議題,透過表演傳遞給觀眾。故事從一個探險家出發,前往深海裡尋找海洋之心,沿途拯救被污染的魚群、與海怪作戰、結交跨物種的友誼等,並串連各式馬戲技法、舞蹈表演,透過巨大的色塊、海洋主題視覺、特別設計的服裝,讓馬戲演員化身各式海洋生物,由小丑飾演的探險者為主軸,一路相遇、交流,用馬戲技法搭起故事的橋樑,在歡笑之間傳遞保護海洋的重要性。

 

為了讓小丑作為穿針引線的探險者主角,邱群翔特別與小丑表演者葉時廷合作,並在初步探索中發現,「對小孩來說,理解故事的方式並非線性的敘述。」他們綜合彼此近年巡演的觀察,發現兒童通常能從片段或零碎的「單一狀況」或「事件」裡,自行延伸想像、解讀出劇情的弦外之音,「孩子其實比大人想像的聰明很多!」他笑說。

 

因此《海洋歷險記》的故事文本會保留孩子想像的空間,大膽地使用大面積色塊、海洋畫面等視覺張力,創造飽滿的動態氛圍,帶動親子觀眾一起融入感受。同時,也為了讓海洋議題更深入童心,邱群翔將嘗試融入「海廢」來打造馬戲道具、在表演中放入漁網、浮球、釣魚繩等塑膠製品,希望兒童在觀看的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地將這些對海洋造成污染的事物放入腦中,也許未來的某一天,他們就會在海灘上主動拾起海廢垃圾,讓保護海洋真正成為生活的一份子。

輪胎

輪胎可以裝很多東西、也可以是很多東西,更可以是一群太空人降落星球的移動工具!當舞臺上出現超大的輪胎,不管是緩慢的移動、還是變換代指不同事物,不僅視覺上充滿想像空間,還能搭配各式各樣的馬戲雜耍技巧一起演出。

夢想,成為舞台上的一份子 ——《宇宙大冒險》

​​「重點是讓孩子看馬戲表演時,看到夢想。」投入馬戲多年,陳群俯在加入FOCA之前就開始帶著自己的小孩練習倒立。他總是說「兒童的解讀能力才是大人要學習的」,早在創作親子馬戲作品之前,他就已熟知孩子的不可限量,不但有超越大人的想像力,還有他們獨特的解讀能力,更是馬戲創作者得以善加運用並搭建的創作橋樑。

《宇宙大冒險》的初版誕生的早,今年初在臺南水交社晴空藝術節演出的50分鐘版本,已是打磨過、仍在創作進行中的半成品。故事從一群太空人開始,在航向宇宙的過程遇上各種考驗、挑戰,透過馬戲展開冒險。如同創作者陳群俯所說,故事的文本單純,但孩子總能在觀看的過程自行延伸、發現新宇宙,他也特別設計了互動的橋段,邀請一名兒童觀眾加入演出、並拍攝一張拍立得當場送給對方,為這名觀眾創造一生難忘的回憶。

一場好的戶外親子馬戲演出,講究編排節奏的快狠準。在那樣人流移動往返、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空間裡,群俯會用快節奏的音樂、含金量高的馬戲技巧堆疊,抓住觀眾的目光與注意力。不能無聊、不能拖沓,要像排球舉球一般,剛剛好地在觀眾注意力落地之前,再次上托,保持觀眾的注意力與情緒熱度。他相信好的作品是多元視角的整合,要有觀眾視角看到的精彩、也要有同儕表演者會認同的技巧,更要有整體看下來的娛樂能量,缺一不可。因此他總是一再提醒自己,「如果創作出來觀眾都不喜歡,我就只是活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那對社會就太沒有貢獻了!」

早在2017年FOCA團隊就開始馬戲教育的推廣,至今跑遍300多所學校,親子類型的馬戲作品亦是未來的重要發展節目。「孩子可能在看到飛機時夢想成為機師、看到炒菜想成為廚師;當他們看到舞台上散發光芒的馬戲表演者,說不定就會想成為馬戲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