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
受傷之後,誰來接住你?
馬戲是一個高風險且職涯生命短暫的工作,面對未知的明天和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馬戲工作者應該如何做好準備,為人生下半場構建一個安全的防護網?

復健科醫師觀點:暖身是預防受傷最好的方法

 

文|周清隆(全安復健診所院長,前雲門舞集駐團醫師)

 

我曾說,舞者是非常特別的運動員,對身體的要求僅次於太空人。雖然馬戲團演員的身體素質不如舞者細膩,但他們使用肌肉的方式與運動員相似,仍屬「不正常人類的使用方式」。

 

一般而言,運動傷害包括急性傷害和慢性傷害,發生的原因很多,包含練習時數和次數過多導致的過度使用、不當技巧或暖身不足;內在因素則包括壓力、心理狀態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此外,外在因素如排練場地設施不良、配備不適,或受傷後處理不當、復健治療不完整,也可能造成傷害。

 

人在做一個動作時,牽引的不是單一肌肉,因此當身體某個部位有疼痛時,絕對不是單一肌肉的問題,需要把整個身體機制考慮進去。以馬戲為例,不同項目造成的運動傷害也不同:經常做跳躍和落地動作的,足踝和股四頭肌容易受傷;倒立不慎會造成頸部損傷;雜耍容易使手部韌帶受傷;大環常引發背部肌肉拉傷;下腰及軟功可能影響脊椎、骨盆等部位。

 

預防受傷,「暖身」是一切訓練的基礎。肌力訓練時,體溫每提高兩度,肌腱和軟組織的延展性就能增加百分之三十。充足的暖身能讓體溫逐漸上升,增加肢體的延展性,進而減少拉傷的可能性。

 

除了預防,受傷後的復健和保養同等重要。及時的冰敷、熱敷、超音波治療可以消腫止痛;而後續的復健,包括恢復關節活動、增加肌力、耐力訓練和協調性訓練,可以幫助你早日回到舞台,並避免再次受傷。

 

 

職涯規劃師觀點:無形能力更勝有形財富累積

 

文|麗姐(資深人資與職涯規劃師)

 

從事馬戲工作的人,其身體和心理素質都與一般辦公室工作者截然不同。馬戲演員更像運動員,他們將一生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於專業技藝的養成,在舞台上發光發熱,散發魅力。如果能將這種堅毅、創新、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發揮到職場上,不論轉向哪個領域,我相信都能容易取得成功。

 

通常,我會建議每三到五年檢視和盤點一下自己的職涯軌跡。除了在專業上精進外,也應該關注非專業領域,看看別人在做什麼,跨出框框,跳脫舒適區。例如,我前陣子看到一個日本電視節目,介紹一群屆齡退役的運動員,他們集資將自己的專業投入到已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的老人照護產業,從日常飲食設計、身體保健到醫療養護,全方位照顧年長者的生活與身心靈健康。這是一種非常創新的思維與行動。與其擔心憂慮,不如大膽探索和學習。

 

對於在組織工作的馬戲工作者,如果公司能設計一個退場機制,那將非常理想。以服務業的經驗為例,讓在第一線面對顧客的資深員工逐漸退到第二線,成為服務指導員或訓練員,傳承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知識。

 

對於馬戲產業中大量的自由接案者,我認為,與其在意有形財富的累積,不如投資於自身多元多樣的能力,讓這些能力成為別人無法奪走的優勢。唯有能力,才能讓你與他人拉開距離,財富自然會伴隨能力而來。從長遠來看,培養第二專長,讓自己從「人才」變成「人財」,才能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

 

 

保險規劃師觀點:積極準備面對人生風險

 

文|馨方(保險規劃師)

 

在保險上,我們會根據性別、年齡和健康狀況來衡量一個人的保費。尤其是意外傷害險,我們會以職業等級來評估保險費。通常,越危險的工作,發生事故的機率越高,收取的保費也就越高。馬戲演員屬於特技從業人員,與空服員、消防員、競技運動員一樣,被歸類在第六級,這是危險性最高的等級。根據個人專項的危險程度不同,投保會有保額上的限額,有時甚至會被列入拒保範圍。

 

馬戲是一個高風險的工作,每天面對的是不可預測的意外狀況,因此,需要具備強烈的危機意識。而保險就是一種為未來作準備的無形商品,在你無法工作、經濟中斷時,提供強而有力的後盾。以醫療險為例,它分為「定額給付」和「實支實付」兩種類型。在投保時,建議與規劃師確認投保的項目是否符合實際需求,並定期檢視。

 

除了個人醫療險,演出時,雇主也應根據情況投保雇主責任險和公共意外責任險,前者保障演出人員,後者照顧觀眾權益。不過,責任險因為需要事後責任釐清的評估,理賠時間相對較長。

 

保險為生活建構了防護網,而理財投資則是更積極的人生議題。常見的理財公式「六三一法則」建議:百分之六十作為固定支出,百分之三十作為投資,百分之十作為風險管理。不過,這也需要根據個人的收入和家庭狀態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分配。值得注意的是,建議每個人準備三到六個月,甚至一年的緊急預備金,這樣在危機來臨時,不會慌亂,有足夠的餘裕和底氣。

 

財務規劃看似困難,其實只要尋找專業人士,分析現有財務狀況並進行合理分配,就能簡化這個過程,讓理財變得更加簡單。